2007年1月18日

幫助VS服務VS控制

今早,我的泰國住宿家庭瓊鳳妹妹跟我提到,她想跟我要一份我的報告書,是關於這段期間我在國際人道援助服務工作的觀察。

由於二十年來,甲良難民為了逃避緬甸軍的政治迫害,顛沛流離到泰國邊境尋求安全庇護與謀生環境。基於人權與人道立場,期間有許多國際組織長期投入援助甲良難民,提供服務資源分別在民生物資、醫療健康和教育三大項目。孰不知衍生問題也造成對泰國人生活的困擾,泰緬邊境泰國居民的生活型態受到牽制與改變。因此,我聽到另不一樣的聲音...

瓊鳳妹妹向我說明他和的親戚是屬泰國當地的非營利組織服務,加上卓越爸爸是Mae Pa村的村長,他希望透過我這份的報告資料,以便向政府提出計畫解決許多緬甸非法移工和甲良難民帶給他們泰國人在生活上諸多問題與困擾…然而,在我們的對話中,我很訝異聽到他不斷強調Control這字,心裡極度排擠這個用詞。同時也擔心著若將資料提供給他們之後,她們可真否有更好的方案,來處理緬甸非法移工以及甲良難民?

就個人立場,我在這裡的身分與角色極為特殊,夾雜在NGO工作者與泰國志工之間,時下真不知該如何調整自己的角色與心情。至於NGO工作者,當然站在人道主義立場;但是面對泰國的家人和朋友,當下我選擇傾聽與沉默,畢竟我不是泰國人,無法體會他們因為緬甸長期以來的內戰,也造成泰國邊境的居民深受其害的心情。

還記得我剛搬進到泰國家庭,有一位泰國朋友是他們的親友,他知道我另一身分是NGO工作者,便不懷好意的開始教訓我一番,他心中質疑於因為UNCHR以及NGO的資源進入難民營,似乎並沒有解決問題,只會讓帶來更多問題產生,像是吸引更多難民泰國邊境來,讓泰國人更多困擾。

第一次聽到這樣的聲音,起初我也提出自己的看法。對話中,倒是有警覺到從他的肢體語言和回覆語氣,對我的回應深感不滿,於是他甚極力反擊,並將他過去以來心中對NGO所有的不滿怒氣,如泉水般不斷宣洩在我身上,讓我毫無插話餘地,說個好理的機會,念茲我在泰國公立的學校提供教學上的服務,最後放了我一馬。

然而,這個不一樣的聲音與議題,卻擱置在我心裡許久。

我不知道其他國際組織的做法,為何讓在地泰國人如此反感,就連我泰國家庭康潔媽媽也曾經問我一個問題,那組織是好的,還是壞的?當下立場的直覺回應,NGO當然是好的囉。但心裡卻對這句簡單的問話,更加深心裡疑惑與思索,為何康潔媽媽這麼問?

我想這是我來這最大的衝擊,也是一直不斷反覆思索思的問題。

基於人道援助上,不管是NGO工作者或是國際志工者,對於別人提到「幫助」的用詞,總是特別小心。到底是誰幫助誰?在台灣,每當聽到某一海外志工團體之服務分享座談,總是說到受益者仍是志願服務當事者。便思在人道援助上,幫助的真的是受助者?幫助者所提供的幫助可否是一相情願,真正為當地所需求?這也不是以個人的生存背景環境所產下的價值觀注入在受助者?更遑論Control這個字!

為了降低與瓊鳳妹妹彼此間的溝通上的摩擦,心裡不斷思考或許是我們彼此對這個Control辭語的認知與用法有不同之處?只是在服務上,我很不喜歡用這個字眼,至於當下所聽到論其她們想提出方案,以遊說泰國政府將他們遣返回去,或抑想控制解決緬甸非法移工在邊境上的產生種種的問題發生。

心想,非政府組織或在地的非營利組織其服務宗旨與最終目的,想建立在掌權與控制之上,也挺令人擔憂的。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