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月18日

幫助VS服務VS控制

今早,我的泰國住宿家庭瓊鳳妹妹跟我提到,她想跟我要一份我的報告書,是關於這段期間我在國際人道援助服務工作的觀察。

由於二十年來,甲良難民為了逃避緬甸軍的政治迫害,顛沛流離到泰國邊境尋求安全庇護與謀生環境。基於人權與人道立場,期間有許多國際組織長期投入援助甲良難民,提供服務資源分別在民生物資、醫療健康和教育三大項目。孰不知衍生問題也造成對泰國人生活的困擾,泰緬邊境泰國居民的生活型態受到牽制與改變。因此,我聽到另不一樣的聲音...

瓊鳳妹妹向我說明他和的親戚是屬泰國當地的非營利組織服務,加上卓越爸爸是Mae Pa村的村長,他希望透過我這份的報告資料,以便向政府提出計畫解決許多緬甸非法移工和甲良難民帶給他們泰國人在生活上諸多問題與困擾…然而,在我們的對話中,我很訝異聽到他不斷強調Control這字,心裡極度排擠這個用詞。同時也擔心著若將資料提供給他們之後,她們可真否有更好的方案,來處理緬甸非法移工以及甲良難民?

就個人立場,我在這裡的身分與角色極為特殊,夾雜在NGO工作者與泰國志工之間,時下真不知該如何調整自己的角色與心情。至於NGO工作者,當然站在人道主義立場;但是面對泰國的家人和朋友,當下我選擇傾聽與沉默,畢竟我不是泰國人,無法體會他們因為緬甸長期以來的內戰,也造成泰國邊境的居民深受其害的心情。

還記得我剛搬進到泰國家庭,有一位泰國朋友是他們的親友,他知道我另一身分是NGO工作者,便不懷好意的開始教訓我一番,他心中質疑於因為UNCHR以及NGO的資源進入難民營,似乎並沒有解決問題,只會讓帶來更多問題產生,像是吸引更多難民泰國邊境來,讓泰國人更多困擾。

第一次聽到這樣的聲音,起初我也提出自己的看法。對話中,倒是有警覺到從他的肢體語言和回覆語氣,對我的回應深感不滿,於是他甚極力反擊,並將他過去以來心中對NGO所有的不滿怒氣,如泉水般不斷宣洩在我身上,讓我毫無插話餘地,說個好理的機會,念茲我在泰國公立的學校提供教學上的服務,最後放了我一馬。

然而,這個不一樣的聲音與議題,卻擱置在我心裡許久。

我不知道其他國際組織的做法,為何讓在地泰國人如此反感,就連我泰國家庭康潔媽媽也曾經問我一個問題,那組織是好的,還是壞的?當下立場的直覺回應,NGO當然是好的囉。但心裡卻對這句簡單的問話,更加深心裡疑惑與思索,為何康潔媽媽這麼問?

我想這是我來這最大的衝擊,也是一直不斷反覆思索思的問題。

基於人道援助上,不管是NGO工作者或是國際志工者,對於別人提到「幫助」的用詞,總是特別小心。到底是誰幫助誰?在台灣,每當聽到某一海外志工團體之服務分享座談,總是說到受益者仍是志願服務當事者。便思在人道援助上,幫助的真的是受助者?幫助者所提供的幫助可否是一相情願,真正為當地所需求?這也不是以個人的生存背景環境所產下的價值觀注入在受助者?更遑論Control這個字!

為了降低與瓊鳳妹妹彼此間的溝通上的摩擦,心裡不斷思考或許是我們彼此對這個Control辭語的認知與用法有不同之處?只是在服務上,我很不喜歡用這個字眼,至於當下所聽到論其她們想提出方案,以遊說泰國政府將他們遣返回去,或抑想控制解決緬甸非法移工在邊境上的產生種種的問題發生。

心想,非政府組織或在地的非營利組織其服務宗旨與最終目的,想建立在掌權與控制之上,也挺令人擔憂的。

2007年1月15日

我的家在難民營


面對眼前這樣的一個令人心酸與不捨的寫實故事,
這不再是INGO前輩們遺留下來的工作報告,
也不是經由工作夥伴的轉述的二手資料,
而是一位真誠想跟妳交往的朋友。

她,不避諱且侃侃述說著過去。
我,眼淚卻不自主地在眼框裡打轉,
試著壓抑著自己內心激動的情緒,盡量止住淚水滴落,
那天之後,有好幾個夜晚,輾轉難眠。

隔些日子,偶爾會特地到梅道診所她工作的部門, 或到她的女子宿舍去探訪她,
在那裡,也認識了幾位來自緬甸不同族群的朋友, 他們也有著類似同樣的境遇…
每一故事的情節,總是縈繞在我腦海裡,久久無法退去….



猶記泰國國王生日(12/5)的那一天,舉國國民均披上黃杉衣表達對皇室崇高 敬意的同時,在邊境美索鎮上的另一個角落也正為世界愛滋日(12/1)舉辦一週的倡議活動。我在梅道診所認識一位緬甸甲良(Karen)朋友--Hsa Blu Htoo 。她,成長在無正義,無和平的國家,隨著緬軍政府不人道的壓迫下,造化弄人。正值黃金二十,花樣年華的她,對未來卻充滿迷惘。

自1948年獨立後緬甸一直飽受內戰的問題,緬甸軍政對於少數民族進行「四斷」政策,企圖切斷少數民族州反抗軍的糧食、金錢、人員和資訊。1984年,也是Sa Blu出生的前一年,緬甸軍隊持續攻擊各個少數民族自治政體的據點,並且不斷擴大新的佔領區域並取得更多的控制權。數十年來內戰頻繁,造成為數眾多的少數民族流離失所,每年有 30-50% 人口被迫離開家園,陸續湧入泰境尋求庇護,其中甲良(Karen)為最,約佔65%。 在Hsa Blu Htoo四歲時,父親為了要躲避緬甸軍的欺壓,逃難到山區叢林,生死未譜。

自從那次之後,家人在也沒聽到有關他父親任何的音訊,她對父親的記憶,始終是模糊的。 1996年,她十歲的那一年,正是緬甸軍隊所發動的大規模遷村計劃中,將原本由各少數民族自治區域內的村莊強制遷移。為了方便控制,緬甸軍摧毀近2500個村莊,造成村民們的生活遭受劇大衝擊。緬甸軍同時針對少數民族的村落進行強迫工作、強迫遷村、破壞農作物、禁止甲良語等侵擾活動,無辜百姓們居無寧日,生活苦不堪言。Hsa Blu Htoo隨著一家人逃難到泰國邊境,在聯合國難民署(UNCHR)的庇護之下,他們一家人被安置在Mae La 難民營裡。

「在緬甸,我沒有家,她的家在Mae La,難民營才是我的家。」Hsa Blu Htoo挑起內心激動,斬釘截鐵地說。因為她的媽媽和四個哥哥,以及三個姊姊都住在難民營裡。住在難民營那段期間,她透過朋友在雜誌上訊息得知與介紹,才有機會走出難民營,希望梅道診所接受培訓和工作期間,可以看看外面的世界,呼吸自由的空氣。 但是,實際情況如非她所想、所願。

Hsa Blu Htoo感嘆道出自己不能像泰國人或有身分的泰國甲良人一樣能出入自如在泰國美索鎮上,「因為我沒有身分證,只有一張居留在難民營的UN Card,和一張梅道診所的工作證。我曾經試著獨自到美索市場逛街,想看看外面的世界如何,未料想走路上會被泰國警察攬下,要查看我的身分證,因為我沒有身分證,我拿出工作證,被警方沒收。一位警察說:如果想拿回工作証,必須當場繳交200泰銖贖回 。因為這錢等於我在梅道診所賺的四個月薪水」。「自從那次之後,我在也不敢出門,只有待在診所和宿舍裡。」

當下聽了,心中的不平油然而生,便私自吆喝「走!我帶你出去走走」。就這樣,一個沒有持國際駕照的外國人秉持一股血氣和傻勁,騎著摩托車載著一個沒有身分証的甲良朋友,在光天化日之下,挑戰公權,奔駛美索鎮去。 雖然,Hsa Blu Htoo很開心我載他出去市場逛街,她覺得出去很安全,不會遭到警察攬查。但是這一路上,我心裡開始擔心的不是警察臨檢,(頂多是跟警察哈拉一下,乎攏過去)。而是想起自己曾經在回家路上出過一場小車禍,即使很小心翼翼行駛,保持時速30,但其他駕駛者可不見得會得遵守交通規則,倘若這次又發生意外,不單只是個人的生命而已。 那一夜晚,睡夢半醒,不時回想在她對我說的:「在緬甸,我沒有家,Mae La營才是我的家。」

當下我無法理解那暫時庇護之處竟是她所認定的一個安全的家。 只好以相同信仰的互相共勉:「這世界本來就不是我們的家,我們的家在天上」她對神信心滿溢,好讓我心裡感到欣慰不已。隨之而來的是我們在常唱英文甲良版的一首詩歌,God will make a way的旋律縈繞在我的耳邊伴隨入眠…

也希望Hsa Blu Htoo所可望有一天可以被安置到第三國美國,可以享受自由、民主、有一身分、也一本有護照的公民的夢可以成真。

2007年1月9日

堅韌

神秘面紗
總是帶給人們無盡遐想

當多元的語言注入在相同的時空
人文背景的交錯下
萬物聲影也相互應映

無國界的愛
產下人世間最珍美的信任寶藏

人道援助行動
不單是一種理想和熱忱
而是受難人民內心對未來性與盼望
源自於他們生命的堅韌度與生存的毅力的感動

2007年1月8日

不同立場,不同的聲音

已經開始厭倦泰國人常重複跟我提到的話:「你們NGO為什麼一直要幫助緬甸和甲良,為什麼不幫助我們泰國人,我們泰國人也很窮,為什麼不幫助我們呢?

初來乍到,深覺泰國自由的國家,人民性情和善,安居樂業,豐沛的蔬果,足以讓人民享用不盡,用之不偕。對於這話不免感到訝異反問,「你們真的很窮嗎?」比起鄰國的緬甸、寮國、柬埔寨好上幾百萬倍!!即使是有窮人,但是泰國應該也有有錢人吧?泰國有錢人為何不幫助窮人,有餘補不足。為何泰國不也成立NPO自助、互助呢? 」

在我印象,來台灣工作的泰國人,都非常賣命賺錢,我也觀察到我居住在Mae Pa 村泰國家庭的附近的鄰居、親友們,為生活也很勤奮工作。在這塊地大物博的土地上,能夠獨到大學畢業的人具備知識與技術者,為會善經營與管理,個人所擁有的龐大的土地,透過學有專長與經驗,加以規劃、開發,以創造更多商機,帶給自身更多財富。


只是我很疑惑,也不了解泰國人對INGOs的反感,乃在於INGO長期以來將財力、物資、醫療等各項資源投入援助甲良難民和緬甸移工,當地人民不希望因為INGOs來幫忙.仔細思考,如果NGO真如有一日將所以資源停止注入在泰緬邊境上的難民營,想必對難民營帶來更多問題,民生物資的缺乏,造成生理需求,飢餓、疾病、將帶給泰國邊境內的居民生命財產安全更大的隱憂。

難民因為生存逃出難民營,潛入泰國生活舒適圈,偷襲、殺人、搶錢不法之事…故NGO的援助起不是也是在幫助泰國人,抑制問題產生。